隨著醫學美容的技術日益進步,現代人對於非侵入式抗老的接受度與需求不斷攀升,許多求美者在抗老路上,既希望見效快速,又不希望產生恢復期或手術風險。其中,電波拉提無疑是這波風潮中歷久不衰的明星療程。
電波拉提的起源?
在醫美領域中,電波拉提(Radiofrequency, RF)比音波拉提(Ultrasound)更早被發明與應用。電波拉提的技術起源可追溯至 1990年代初期,最早源自於外科止血與燒灼用途,早在20世紀中期就已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,如心導管消融、腫瘤治療等。
在眾多案例中發現此種治療方式也會同步改善治療區域的肌膚緊縮,因此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,隨著對非侵入式美容治療的需求提升,射頻技術開始被應用於皮膚緊緻與膠原重建,進而發展為所謂的「電波拉提」。
電波拉提是什麼?為什麼會有「抗老」效果?
電波拉提是一種非侵入式的醫美療程,意思是說:不用手術!不會流血!不需要恢復期!施打完就能照常上班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。
電波拉提的關鍵在於其非侵入式且能深入真皮層的「高頻電磁波」,透過能量轉換產生的熱效應,啟動人體自然的膠原蛋白修復機制,進而達到緊實、拉提與撫紋的效果。

電波的作用機制有哪些?
1. 促進膠原蛋白新生與排列重組
高頻電磁波深入真皮層,加熱至約攝氏40至45度,會引起原有膠原蛋白變性,啟動纖維母細胞進行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的再生。
2. 即時收縮與長期拉提
熱能導致膠原蛋白纖維即時收縮,產生立體緊緻感;隨後數週至數月內,肌膚進入修復期並陸續生成新膠原,產生穩定且自然的提拉效果。
3. 提升肌膚彈性與密度
除了改善鬆弛老化,電波對皮下組織的刺激也有助於皮膚緊密排列,增強肌膚結構的彈性與厚度,適合熟齡族群的肌膚老化問題。

電波拉提的作用原理是什麼?
電波拉提的原理很簡單:利用「高頻電波」深入皮膚底層,把真皮層加熱到約40-45度,這個溫度會刺激膠原蛋白變性、重組,啟動自體修復,就像把鬆掉的彈簧線重新拉緊一樣。
所以療程後會感覺:
🔹 輪廓變明顯
🔹 肌膚變緊緻
🔹 細紋變淡
🔹 拍照不用再一直「喬角度」!
這些效應使得電波拉提成為一種受歡迎的非手術美容治療方式,特別是在改善臉部和頸部皮膚鬆弛、細紋和下垂等問題上有顯著抗老效果。
電波跟音波一樣嗎?機器那麼多,我該怎麼選?
電波音波差在哪?
這是很多人問我的問題。簡單來說:
音波拉提的原理是透過點對點聚焦式的能量,將熱能精準傳遞到筋膜層 (SMAS),達到點狀的深層拉提。
電波拉皮則是利用容積式面狀加熱的方式,讓熱能均勻分布在皮膚真皮層,促進膠原蛋白的新生與重組,使皮膚由內而外達到緊實效果。
其實我個人認為電波對於抗老抗衰極其重要!但是因為許多人都只能二選一或是先選擇療效較爲差異明顯的音波,因此忽略了電波的長遠重要性。
四大常見電波比較
目前市面上電波機型很多,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分類:

在選擇療程時,建議與專業醫師進行評估與客製化規劃,不應單看機型名稱或價格決定療程,因為每個人肌膚狀況與預期目標不同,唯有合適的療程組合與醫師技術,才能發揮最大效果。
電波拉提什麼時候做最有效?多久做一次?
如果你已經感覺到自己出現了以下的問題,那就是時候可以考慮電波!
• 眼睛下垂雙眼皮變窄
• 臉上的紋路變多
• 法令紋變深
• 嘴角有點下垂
• 拍照會修臉拉輪廓
• 捏臉的手感變鬆軟

若能提早介入、預防型抗老保養,比等到嚴重下垂才處理,更能保持肌膚彈性與年輕感。
我通常建議:初老族約30歲左右可每1-2年做一次做預防性拉提;若提早已有明顯鬆弛現象,可根據情況每6-12個月做1次。
作為長期有在自己施打電波療程的醫師,我會在距離10-12個月時進行定期施打,像「超玩美電波」這類新一代機型,效果明顯穩定、舒適度高,是我個人愛用也推薦給初次體驗者的選擇。
施打後約4-8週效果最明顯,膠原蛋白會持續增生,效果大約可維持一年,配合日常保養會更持久!
劉慧穎院長的貼心提醒|不是每個「電波」都一樣!

電波拉提雖然非侵入,但依舊屬於高能量治療,執行者需具備充分醫療知識與熱效應控制經驗。近年來坊間有些「來路不明的電波療程」,價格雖然便宜,但機器沒認證、探頭來路不明及操作人員沒經驗,甚至還搭配不當的舒眠麻醉,風險很高!
我的建議是:
✔️ 一定要選擇有經驗的認證醫師操作
✔️ 療程使用機器及探頭需為原廠正貨
✔️ 不要貪便宜而拿自己的臉開玩笑
畢竟抗老是長期投資,效果與安全同等重要。在追求美麗的同時,「安全性」始終是醫美不可妥協的底線。因此,選擇有認證的醫師與合格診所,不僅是效果保證,更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。
